Category Archives: Uncategorized

【常·显·宽·意】——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场无尽的等待

2017-07-15 紐約梵音寺 铁凝说: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 有多少人的一生是输在了一个“等”字上呢? 我们经常会说,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会怎样怎样,可是等来等去,你想买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买,你想去的地方还一处都没有去,你想要报答的人也在日渐老去。 但是一年到头来,你的钱包也并没有比上一年厚出多少,你的时间也还是没有空闲出几天。 蹉跎岁月磨没了你的体力、你的健康和要陪你一起的人。结果,你的一生成了一场无尽的等待。 曾读过一个故事,当葡萄在树上开始结籽时,孩子说:“妈妈,让我吃几颗葡萄吧。” 但是,母亲不舍得采摘这些青嫩的葡萄,想等到成熟后再说。等葡萄成熟之后,孩子又过来乞求。 此时,母亲却决定将葡萄保存起来做果冻。果冻做好后,她又想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再吃,那样就可以舒适地享用了…… 最后,看似万事俱备时,烈日曝晒,小鸟啄食,还有不期而至的暴风雨也降临了。没多久,树枝上的葡萄就所剩无几了。 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享受的瞬间,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 明代文学家文嘉认为: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有很多,可世上的人们如果被明日所羁绊,则年复一年,光阴飞逝,暮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恍惚间浪费了时间而无所为。 其实,每个人只拥有当下,等待中的未来总是遥遥不可及。 世事无常,我们不知道今天睡着了明天能否顺利地起来,也不知道早上出了门晚上能不能平安的回到家,我们以为有一辈子可以去挥霍,其实没有,我们有的只是今天而已。 所以,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去行动,更不要心中惦记,迟迟不做,遗憾又揪心; 不要等到你想跟朋友聊聊天的时候,却发现没了联系方式; 不要等到想回家陪陪爸妈的时候,他们已经垂垂老矣,习惯了孤独; 不要等到夕阳暮年的时候才想起年轻时的爱好,遗憾自己虚度了光阴; 不要等到两鬓斑白的时候才肯腾出时间去外面看看,拖着或老或病的身体; 人生如四季,春天有春天的温馨之美,夏日有夏日的炙热之美,秋天有秋天的成熟之美,冬季有冬季的寒峻之美。 生活中的每个阶段都是美丽的,只要你把握住了今天。 朱自清曾说过: 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却专作为等待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须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如何把今天的日子过好,才是我们应当去思考,去做的事。 作家孟东篱说:“我只想每天管好吃饭、睡觉,并专心生活就够了。” 初听这些话,觉得他的日子是否太过于平凡了,深究其中才发现他是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 把今天过好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在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快快睡着,看花的时候专注的看花,看草的时候一心的看草,使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裕、饱满、丰富、细致。 列夫·托尔斯泰写道: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可是谁会来拯救我们呢? 其实,唯有自救。 要懂得,此生不长,有些精彩只能经历一次,有些景色只能路过一回。 不要等,有时等着等着,就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性,就会在等待中蹉跎岁月;不要怕,能说的立即说,能做的马上做。 不要悔,路是自己选择的,走过的,错过的,都是自己的情愿;不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你今天不做的,或许就是永久的心结。 卡耐基曾说过一句话: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消蚀。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焕发出光彩,像春阳下跳跃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不要等待,等待只会让我们的年华消逝,到头来只怕是虚幻的一场空、一场梦。 不要等待,因为,你不知道等待需要花费多少的时间。 时间也许并不会,永远给你明天。所以,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场无尽的等待。 愿你过好今天,给自己挤出些时间,去做重要的事,见重要的人,让此生无憾!
Read more

【常·显·宽·意】—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2017-07-08 紐約梵音寺   《论语》中对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看这几个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不是好的,他做事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妥当,他的原则底线在哪里。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的到位,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个人应该基本上还是能靠得住的。   在看一个人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要看他在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怎样处理。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 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 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而看一个人的修养,需要看他在小事琐事上是怎样处理的。小事琐事十分繁杂,会影响到人的情绪。而在情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处理事情的方式。   缺乏耐心和修养的人很容易情绪不稳定,从而暴怒、烦躁,迁怒于人。 在愤怒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而且通常这样的伤害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而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便在繁琐的事情面前,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不会让情绪影响到事情的进展。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琐事,勇敢的去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难事。一个既有担当、又有修养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下,命运都不会让他失望。  
Read more

穿好鞋子还是铺平大地?

2017-07-06 常师父&显师父 紐約梵音寺 在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個人想出遠門,不想讓腳受傷,要用皮革蓋滿整個大地、鋪滿要去的地方嗎? 不用,只要在自己的腳上穿上鞋,就是最好的保護。 同樣的道理,要讓心不受傷,是去對抗、防衛所有的外境? 不用,只要守護自己的心就可以了。 這個故事,就出自《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何需足量革,盡覆此大地?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與其對抗世界,不如守護自心,守護了自心,就掌握了苦樂之鑰。 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在找这样一块铺平大地的皮革呢?可是我们却总也找不到,那我们可就惨了!我们的脚永远也不会舒服!我们是不是该调整一下,穿好自己的鞋子,先让我们的脚舒服起来,大地自然就平整了呀! 我们有时候总也不快乐,不是对环境不满,就是对周围的人不满,总想找一处世外桃源,总想学学陶渊明。其实陶渊明也想寻找他的世外桃源。我们问问我们的心是否安了呢?把心绪先整理一下吧!让心先学会自我安乐吧! 阿弥陀佛!
Read more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2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21-4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41-6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61-8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81-10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01-12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21-14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41-160)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161-180)
Read more

【常·显·宽·意】——佛教与人生

【常·显·宽·意】——佛教与人生 2017-07-04 释金明 紐約梵音寺 说到佛法,通常有句话说:「佛法无边」,这句话并不是说佛有甚么法术,好像变弄魔术一般,千变万化,令人捉摸不到;却是说佛的道理,浩如烟海,我们即使尽一生的精力,也难穷究到彻底。那么,这样多的佛法,当然不是在一两个钟头的时间,可以说完的;所以,我今天只想从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这一方面,提出几点来和诸位互相研究。 佛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历史,各位大多数都知道,我想毋须多说了;释迦牟尼佛是降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和说法在人间的,所以他的教法,跟我们人生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 佛法是阐明人生宇宙的真理的,释迦牟尼佛自己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以后,为了要使世界上还没有觉悟的人觉悟,便到处去演说佛法;当时佛所说的许多教法,经过后来弟子们编集,就成为三藏十二部经典;在那么多的教典里面,它所诠说的道理,当然是很多很多,其间有四种道理,是极为重要的,不管是南传的小乘佛教也好,北传的大乘佛教也好,都认为它是最根本的。那么,这四种根本而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呢?它是 : 一、无常──世界上的一切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易的,没有一样不是刹那刹那在演化不息的;惟其变化无常,所以人生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不过一般人心粗,没有觉察到这种刹那的变化罢了!中国有句话说:「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这就是说明世间是无常的。一般人心里,总有一种虚妄的执见,认为世间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贪求无厌,一切要占为己有,由是起惑造业,轮转生死,不能解说;所以佛法揭示无常,目的就是要破除人生的妄执。学佛的人,如果明白了这种无常的道理,便可悟到人生的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一般,虚幻不实!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苦──我们的心理上,有贪、嗔、疑、烦恼扰乱的痛苦;我们的身体上,有老、病死相继而来的痛苦;我们在家庭里,有愁衣、愁食、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在社会上,有是非斗争,怨憎相会的痛苦;除此以外,我们内心有所求不得的痛苦,外界有风灾、水灾、兵灾、瘟疫等痛苦,人生在世,实在苦难多了!苦,时时控制我们,威胁我们,苦,紧紧跟著我们,绑著我们,使我们动弹不得,解脱不能,所以人生就一直在苦中讨生活了。 我平常最不喜欢谈苦,因为一谈到苦,不但眉头会皱,好像心里都苦起来;但是,现实的世间却确实是苦的,使我不能不谈。学佛的目的,便是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应该要先认识苦;知道了苦,才能痛下决心,修习佛法,追求快乐,所以知苦是入道之门。 三、空──空是甚么?空是缘起;世界上一切形形色色事事物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因,是生起事物的主要条件,缘、是生起事物的辅助条件;因缘凑合,事物就生起存在;因缘离散,事物便宜告消灭,消灭即是空。所以佛法说空,乃是缘起性空,并不是空无的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一切事物既是仗因托缘而生,离开了因缘便没有固定的自性,没有自性,所以说是空的。我们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离散,身体就不能存在,这就是空; 其实,这四大离散的空,还是从浅显的意义说的;若深一层说,我们四大组成的身体,即是现前存在的时候,也就是空,毋须等待四大离散时才空,因为四大的本身,当体即空。 许多不明佛法的人,往往误解了这「四大皆空」的意义;比方好像信佛的人如果与不信佛的人为了某些事争执时,不信佛的人便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学佛拜佛的人,四大皆空,还跟我们争甚么?」其实,四大皆空,不是专指学佛或拜佛的人,凡是有身体的,不管拜不拜佛,都是四大皆空。所以拜佛也好,不拜佛也好,要是大家对这四大皆空的道理,有了正确的认识,那社会上许多无谓的争执,便可以大大的减少了。 四、无我──我是甚么?中文「我」字,左边是手,右边是戈,戈是干戈,代表兵器,手上拿著兵器的家伙,杀气腾腾,一望就知道不是个好惹的东西;所以一个我见重我执深的人,到处不受人欢迎。我,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一般人都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我的存在,你要是问他:「你有一个我,我在那里?」他一定拍著自己的胸膛,或者指著自己的鼻子说:「这不是我是什么?」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根本就没有我!普通一般人都认为生命体是我,根据佛法分析起来,我们的生命体,是由五蕴组织而成的;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蕴属物质,受、想、行、识四蕴属精神;在这属于精神的四蕴里面,识蕴是精神的主体,而受、想、行三蕴是精神的附属。我们由这五蕴组成的生命体, 只是因缘的假合,并没有自体,不能常住,所以说是「无我」。佛教虽有高深的哲理,但不是只讲理论的宗教,而是特别注重实行的;就是要把所解悟到的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起来;理论配合实践,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奉行佛法。 中国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是一位通达佛法的佛教徒,他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到往访佛印禅师,恰巧佛印禅师正在讲经,听众把个大讲堂挤得满满,这时,佛印禅师便对他打著禅风机语说道:「此间无大学士的坐处!」苏东坡是个学佛参禅多年的人,他听了这句话,也用禅宗的话回答他道:「何不暂借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座?」佛印禅师是一位解行相应学养很好的高僧,当下便笑著对苏东坡说:「老僧有个问题请教大学士,你若回答得出,即将身子给你坐;要是回答不出,请你将玉带留在此间,永镇山门?」苏东坡听了很得意,他以为自己通达佛法,这一回是稳操胜卷了,便说:「好的!好的!请你问吧!」佛印禅师问道:「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学士以甚么为座?」这一下,把才华横溢满腹经论的大学士苏东坡,问得瞠目无以对!于是把皇帝赐给他的一条玉带解下来,留为纪念。这一件事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千古佳话。 佛教的道理虽然很多,但是上面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四种道理,却是最根本的要义。接著下来,我要谈到人生的意义了。人生的解释,说的人各有不同,大约不出四种:一、生命,二、生活,三、生存,四、生死。前三种是连续的,因为生命是人生的延续,要延续人生的生命,必须要有适当的生活,而因有了适当的生活,人的生命才能够生存;所以这生命、生活与生存,好像是三义一体的,而人生便是生命,生活与生存三者的总和。这里值得提出一谈的,是人生的生活问题,中国古人谈到人生的生活,常举出「食、色」两个字;现在的人谈生活,就说「衣、食、住、行」;不管是古人说「食色」也好,今人说「衣食」也好,「食」,应该要抱括两种,那就是物质的食和精神的食,物质的食是饮食,可以滋养生命,使生命延续,使生命生存;精神的食是文化食粮,可以增进智识,能够使人生的生活上轨道,过著有意义的生活,使人生的生存快乐,进而使生命升华。一般人只注意到前者,讲究物质生活,对于后者的精神生活,却被忽略了; 所以那种沉迷与麻醉物质生活的人生,终归是空洞的! 从佛法的观点说,人生除了生活应该过得有意义以外,还要注意到生死的问题;惟有这样,生存才有价值,生命才有归宿。生死,是一件大事,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里「大事因缘」,就是指生死大事。从这,可见生死问题的重要!佛是觉悟的人,在佛的慧眼观察起来,我们人生被无明烦恼所迷困,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枉受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实在可怜!所以他慈悲心切,说法度生,其目的无非就是要唤醒沉迷在生死大梦中的众生。所以解脱生死,是大小乘学佛的人一致的要求。 我们为什么会轮回生死?谁在起惑造业?谁在轮回生死?这都是心;所以佛法教我们要修心。不过说到修心离欲,有些人觉得那是自讨苦吃,他们说:有好看的东西不看,有好听的声音不听,有芬芳的香不闻,有可口的味不吃,这是多么傻啊!可是他不知道我们的心,好像野马一般,如果没有人去骑它去管束它,让它随心所欲,乱跑乱闯,那是多么危险的呀!所以一般人不要修心,只求享受,等到大限一到,就会手忙脚乱了。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一连娶了四位太太,大太太很体贴丈夫,时时跟著富翁,百依百顺,照顾富翁无微不至;可是富翁却嫌她不够漂亮,不要睬她。娶个二太,虽然漂亮一点,但是还不够媚,起初富翁还有一点爱她,到了后来,便慢慢把她疏远了。再娶一位三太,不但漂亮,而且能干,这使富翁爱恋不舍了。但是得陇望蜀,见异思迁,这是人之常情,富翁自从娶到美若天仙的四太以后,他把大、二、三太都忘了,他买了很多化装品给四太,用最香的肥皂给她洗身体,终日和四太在一起,恩恩爱爱,相恋不离,大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概!然而韶华易逝,好景不常,富翁在与四太过著甜蜜的生活中,渐近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胜慨叹! 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症,病入膏盲,医药失效,临终时,富翁叫四太到床前,跟她商量道:「我心爱的四太呀!我虽然有四位太太,但是最心爱的只有你,所以也待你最好,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离;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你跟我一道儿死去好吗?」四太听了,花容失色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你年纪大了,应当要死,我年纪还轻,怎能跟你去呢?」说了也不再看富翁一眼,就跑开了。富翁叹一口气,没有办法,再叫三太出来,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请三太跟他一同死去,三太听了发抖起来,连忙答道:「这怎么行?我年纪这么轻,你死了我还可以嫁给别人,怎么跟你去?」说著赶快跑开。富翁又是叹一口气,再叫二太出来,又把刚才的话,来跟二太商量;二太听了,连忙摇手道:「不能!不能!家里的事都要我管,我怎么可以丢了家庭事务跟你去呢?为了夫妻的感情,你若死了,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富翁又失望了,这个时候,他想到平时不睬的大太太来,无可奈何,又把大太太叫到床前来,这一回,富翁几乎声泪俱下了,道歉带恳求地向大太太说:「大太太!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我现在要死去,一个人多寂寞,四太、三太、二太都不要和我去,你肯跟我一道儿死去吗?」大太太一口就答应道:「嫁夫应该要随夫,做丈夫的死去了,我做妻子的怎么能单独活著,我决定跟你一起死去!」这出乎意料之外的话,富翁虽然听得很清楚,好像还不相信他自己的耳朵,他再问大太太:「你!你!你愿意陪我一道儿去死?大太太点点头;这时,富翁如梦初醒,很懊悔地对大太太道:「唉!以前我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一直把你忘了;我爱四太、三太、二太,那知她们忘恩负义,到现在都离开了我,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没看重你,你反而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负你了,我为什么不早对你好呢?」富翁说了之后,就和大太太拥抱一起死去了。 这一则精彩的故事,是从前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们说的。故事中那美若天仙的四太,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为自己身体,装饰得美丽,打扮得年青,但美丽年青,对我们的将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太,就是指大家喜爱的钱财,人死的时候,再多钱财也要让给别人用了。要照顾家庭的二太,就是指那困难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在世间未完的事还多,人去世时,他最多在送殡的行列中走一程。一向没有得到理睬的大太太,就是我们的心,心常常跟著我们,为我们服务,我们却不去理睬它。这故事不但精彩,而且饶有意义,它警□我们人生,要时常护心,时常修心。人生除了要解决生活问题以外,还要注意到生死问题。 佛法说世间一切是变化无常的,所以痛苦是有解除的可能,你若不肯努力向上,好的乐的可能因无常变成坏的苦的;你若肯努力向上,坏的苦的也可能因无常而变成好的乐的。 佛法说人生是痛苦缺憾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苟安现实,尤其不能因痛苦而畏缩,而应要努力去争取改进与摆脱。 佛法说世间一切是缘起性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己要在利人中求,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佛法说人生是五蕴和合无我的,所以我们应该捐除我见,打破我执,积极为人群、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谋幸福。 佛法是指导人生的,改进人生的,净化人生的,因此,尽管人生是苦难重重的,但是我们能够跟著佛法的指导去实践,便可以由缺陷达到美满,由迷梦达到觉悟,由生死达到解脱。所以,佛法与人生,是有极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修习佛法,向人生的真、善、美的目标迈进! 常师父&显师父为鼓励您学佛,推荐阅读此文!
Read more

常宽法师心淨则国土淨

[美]常宽法师:心淨则国土淨 常宽法师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Geneva Tribune, the Buddhist Community was voted the “The B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 award by an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CARUS) . Let's put aside if or not this report is true, one thing for certain is that Buddhism has been…
Read more

般若文海

【常·显·宽·意】佛教与人生         常宽法师:佛教对社会的责任          常宽法师:心淨则国土淨            【常·显·宽·意】穿好鞋子,还是铺平大地? 【常·显·宽·意】谈谈「厚道」              【常·显·宽·意】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常·显·宽·意】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场无尽的等待 金刚经           净土五经           名人传记             學佛隨筆 佛教经典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FAQs
Read more

参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