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docs

【常·显·宽·意】——谈谈「厚道」

【常·显·宽·意】-谈谈「厚道」 2017-07-07 常师父&显师父 紐約梵音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感到世态炎凉;经常被人利用又被践踏;常有人粉面含春威不露,讨好你又出卖你。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因此我们常常容易受伤;这都是缺少厚道的缘故。 缺乏厚道,就会有鸿门宴;缺乏厚道,就会有莫须有;缺乏厚道,就 会有农夫与蛇;缺乏厚道,就会有卖友求荣…缺乏厚道,就缺少信任;缺乏厚道,就缺乏融洽;缺乏厚道,就缺乏和睦相处;缺乏厚道,就缺乏坦诚与真爱……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的就是做人厚道思想和心理。 在这个厚道稀有的年代,我觉得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厚道,厚道不是懦弱,厚道不是无能;厚道是一种气度;厚道是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厚道的人襟怀坦荡……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厚道,既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 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别人的心也许深不可测,而我清澈见底,是谓厚道;别人的心也许变化多端,而我常驻恒态,是谓厚道;人家看人,以待已为是非,我看人,以对他为错,是谓厚道;人家待人,以利已为恩怨,我待人,以利人为取舍,是谓厚道;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是谓厚道;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是谓厚道。 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尚;人给我快乐,我还他幸福;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希望,我还他感激;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 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枝暗箭,我给他一束鲜花;人给我一个陷阱,我给他一双肩膀;人给我一句坏话,我给他一曲赞歌;人给我一回屈辱,我给他一顶桂冠……厚道有如参天大树,给你遮档署热炎凉;厚道有如坚实的舞台,容你演绎生旦末丑;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安慰喜怒哀乐;厚道有如宽广的大海,载你擂击风雨浪涛。 想要纪念碑高高耸天,首先要夯实底座;要想赞美诗远远传播,首先要充实内涵;要想伊甸园四季如春,首先要气候温厚;想让友谊之树常青不谢,首先要土地肥沃。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 心存厚道才能够心存仁爱之心,感激之情,少掠取,多赠与,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与临为友,化干戈为玉帛,让仇视的目光变得温柔可亲,豁达的泯去仇怨和伤痕。心存厚道,才能知足惜福,不再沉沦于浮躁的现实悲凉之中,担负起生命赐予我们的责任,让自己快乐。心存厚道,才能让那些平庸琐碎的小事变得不再平庸琐碎,让生活的贫乏变得有了韵味,多了一些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心存厚道才能微笑着面对风雨人生,才能以一种更加自然的姿态去面对生命的启悟,微笑着去接受生命中的痛苦与幸福。以一种超然的大度接受生命的考验。 一份悠然;一份淡泊;一份清雅;一份从容。怀着一颗超然的心笑看日升月沉,风轻云淡…… 地基愈厚,愈能载高;础石愈厚,愈能负重;湖床愈厚,愈能纳深;人性愈厚,愈能爱众。 每个人都多一点付出,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微笑,少一些隔阂。
Read more

常宽法师佛教对社会的责任

(美国)常宽法师:佛教对社会的责任   美国纽约梵音寺 常 宽   佛教对社会的所负责任及教育,往往因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转移的,或因各时代各国家的思想和需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内容。   一、佛教的创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在三千年前印度的社会组织,由于职业的分化和种族尊卑的观念,产生了四种不平等阶级。其中被视为特殊阶级的婆罗门,又是那么的专制横道,不仅运用神的权威来压倒刹帝利的尊严,以掌握政治的大权;同时利用卑下的仪式、祭礼、梵咒等工具去封锁人民的思想,操纵整个学术界的自由,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势力。当时社会的不协调,人民的不自由,不平等几乎达到顶点,因而渴望有一位宗教家出现领导各民族、各阶级实现他们的平等待遇,以弥补社会组织的缺憾,和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佛教就因这种要求而产生了。   自从释迦牟尼佛经过多年的修行实践,证悟到宇宙人生的最高原理后,本着救世的悲愿,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平等而普遍地传播到整个印度的每个角落。无论阶级的尊卑,无论出身的贵贱,或是环境的富裕与恶劣,上至国王,下至猎户农夫,甚至贩夫走卒,都获得他一视同仁的平等教化。使当时阶级的不平、种族的歧视,以及宗教界派别的纠纷,都在他慈悲博爱,自由平等的感化下打成一片。   佛教的创立,不但实现了佛陀的自由平等及社会和谐喜悦的理想世界,还拯救了当时印度那些被压迫的凄惨命运,同时也挽救了几千年后的我们,乃至未来的一切苍生。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以唐朝为例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发展于中国。入华后,经两晋及南北朝的传授演绎,直至隋唐时代不但思想成熟、教义精密,而且派别竞起,宗门林立,是以达全盛时期。当时佛教无论在建筑、雕刻以及绘画等艺术发展上对社会的影响,直至今日,仍然随处可见。而社会教化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发展,也都非常显著。   佛教的社会教化,唐代各朝帝皇令天下诸州建立佛寺,举行佛诞、佛成道、盂兰盆等法会,还有其他圣节和国忌之佛事。由于作为年中例行的佛教仪礼,加上朝野人士的参与,使佛教事业在当时非常盛行。尤其设大规模的不分道俗及贫富而平等的无遮大斋法会,经常举行。此外,有许多化俗法师(或称讲师)以及巡礼教化僧,在官寺及较大的寺院,乃至各村落的佛教结社,用通俗的说教方式,将《维摩经》、《法华经》及净土等经典内容,用平易的譬喻和有趣的因缘表达出来,让佛教基本理念根植民心。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敦煌千佛洞许多变文和变相图中可以了解到当时佛教在思想和信仰方面的普及,以及对民众阶层的文化影响。   社会福利方面。唐代朝廷除下令建立官寺之外,在武则天时期也命令设立悲田院以收容孤儿及孤老,设立养病院以对疾病者施医药的治疗,其经费均由官府支结,管理和经营则由佛寺的僧尼担当。僧尼们不仅从事于这种国家所办的救济事业,尚且洪窻禅师,以行化所得的净财,在陕州龙光寺建立养病坊。   唐代的佛寺,有以寺库内所保有的无尽藏,经营碾坊、车坊、店铺等事业,当时尤其以隋代信行禅师的所创三阶教最为著名。这是经营寺院门庭的一种手段,可以增进寺院的财源,以备不时之灾害和堂塔之修理。因以剩余物资贷出所得利润,辗转生息,故谓之无尽。若逢凶年的穷困之人,便给予无利息借贷,有时必要则以赈给方式放出,因而成了全然的社会救济事业。到了宋代,将称之为长生库。后传至日本等国,也颇为盛行。佛教于政治力所不及的一般社会的孤独者、贫穷者、病疾者做种种的社会救济事业。从对生命的尊重,到爱护生物的放生;从对刑满出狱者的保护,到凶年饥馑时的衣食赈给;以及义井、义船、义桥的设施,乃至推展到植树与免费休息的宿坊等各种社会福祉的工作。用这些佛教的社会设施,表露了佛教的悲田和福田思想,发扬了佛教伟大的慈悲精神。   三、佛教于现今社会的责任——以纽约为例   佛教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从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后,得到了教界有识之士的不断响应,多少大德为此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佛教也因此焕然一新。随着移民潮的出现,佛教已开始传遍世界各地,但所影响的社会与文化还是微乎其微。   现今社会科技昌明,电子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可是科技的进步,虽说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如讯息的快速传递,网路的建立,给人类拉短了距离,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教育的复杂化。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或报纸一看,整个世界有太多的天灾人祸,社会不安,战火不断。在新闻栏里大多充塞着色情、聚斗、抢劫、谋杀、自杀等案件。我相信凡是关心社会问题或为人类幸福着想的人,无不慨叹而思考着去改善。但是我们说如何去改善?从何处着手?现在就有由中国佛教界倡议发起,并由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首届佛教论坛,提出了一个寻找的方向,特别提出“世界和谐,从心开始”这一论题,这些都是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真知灼见的言论。   我们知道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只能做到消极的治标,未能积极而防患于未然。教育、文化等真正目的,是要从社会范围而做到影响个人。但现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文化教育,大多是黄色文化、无情教育以及诱惑性的电影等浸淫所致,因而根本上仍未能更积极更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那么怎样的文化是最好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良方呢?舍宗教文化教育而属谁!尤其是佛教,佛教为东方文化的主流,是道德教育的最高代表。他那重视道德的崇高观念,严正因果的无形法则,以及舍己为人,救世益群的伟大精神,无一不足以起世道之衰颓,以挽救人心的堕落,促进人类的觉悟,使之自惭自愧,自觉自奋地走向新生,踏上正轨。因此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面,观察今日的社会病态的根源,然后再运用佛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来救世济民,以适合社会的需要。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纽约佛教界是怎样去完成社会责任的。   佛教大量传入美国不过是近30年的事,虽说部分宗派已被美国小部分人士所接受,但大多数佛教团体碍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障碍,不能使佛教文化得以广泛的流传,所以大部分佛教团体的服务对象仍以华人为主流。   纽约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城市,据说有一百多个国家移民人口聚集,因而整个城市的文化、习俗都很复杂。尤其是华裔移民来此,因生活背景不同,语言不能很好的沟通,生活的逼迫,加上社会经济的不协调等现象,使得大多数华人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因此给他们在生活上、心灵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佛教寺院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有所更新。   1、佛寺是众人的联谊所 在美国的华裔为了生活,大多是各忙各的,工作之余,除了家庭团聚之外,很少有其他聚众活动。因而佛堂在逢年过节及公众假日,都会举办一些联谊活动,让大家在这温馨的环境里,藉着彼此的交流,联系感情,交换生活经验。因而佛寺扮演着一个大家族的角色。提供场所,团结众人的力量。   2、佛寺是人们精神的皈依处及心灵的安抚者   许多移民中,有许多是孤单只影客居此地。当他们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或家庭出现问题,以及子女们的叛逆等问题,往往他们求救无门,无法找到一个使自己倾吐心声的对象,也无人安抚其心灵的痛苦和彷徨。因而寺院就是他们要寻找的精神港湾和心灵的皈依处。而寺中法师往往是他们的朋友,倾诉的对象,更是他们的心灵辅导老师。佛门让他们在佛陀慈悲的怀抱里,尽情地悉放出各种无奈的情绪,理顺其如麻的心思。   3、佛寺举办各种学校帮助新一代华裔   因移民来美的父母为了生活需拼命工作外,子女教育就成了问题。他们为了工作,往往无暇顾及孩子,小孩在家无人照看,不是整天看电视,就是被寄给朋友,因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上他们到学校因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歧视,因而使这些孩童在心灵上引起不平反弹,加上回家父母无暇顾及,倾吐无法沟通,因而造成了部分小孩成长不健全,有的产生忧郁自闭,有的学电视里的暴力斗殴,寻求刺激,甚至个别小孩走上歧途,染上吸毒等不良习气。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寺院办起了中文学校,童子军,中国文化技艺班等。让他们的小孩在寺庙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让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如给他们道德方面的教育,及佛教因果观念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礼貌,尊敬长辈的礼节。同时培养他们的慈悲心,爱护生命;培养独立处事的习惯,明辨是非;培养领导才能,发扬集体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佛教理念。   佛门为了培养大家的慈心善念,戒杀放生,明因果,培福德,以及培养他们的宗教生活情操,时常带大家共修,举行各种法务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寺庙还办有读书会、讲经班及各种不定期佛学讲座。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学习教理,受惠于佛教教育。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悠久,教理最精密,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为人类所必须的一种宗教。
Read more